廉颇蔺相如(廉颇、蔺相如二人组合是怎样形成的)
廉颇与蔺相如的故事我们上学的时候都学过,他们俩的故事还为后世留下了负荆请罪、完璧归赵和渑池之会等流传千古的成语。因此,说起廉颇与蔺相如这对组合,大家多少都有一定的了解。今天读史君就再次带领大家,回顾一下廉颇和蔺相如这二人组合是怎么形成的?
春秋战国时期,诸侯林立,各国争霸。其中以秦国最为强大,位居七国之首,而就在这样群雄争霸的乱世之中,赵国涌现出两位优秀的人才,他们一文一武,全心全意为赵国谋利益,因此让赵国有多一段时间的强盛。这两位正是大家所熟悉的廉颇和蔺相如。
谈起廉颇与蔺相如,大家首先想到的一定是负荆请罪这个成语,在负荆请罪中廉颇是一个知错就改的英雄,而蔺相如则是那个一心为国的智者。按理说一个文臣,一个武将,这样的两个人本该是不会有太多的交集。可是最终他们却成为了知己好友,甚至最后偌大的赵国还需要他们二人的支持才能强盛。这一切都要从一个和氏璧说起。
当时由于赵国得到了和氏璧,而秦国却想要强行夺走,但是表面上要以十五座城池作为交换。这让赵王一时之间不知所措,不知该如何是好。就在赵王一筹莫展之时,蔺相如的出现为赵国带来了希望,蔺相如凭借他的勇敢机智,不仅仅没有丢失了和氏璧还使得秦王被蔺相如耍了还没有办法。由于这件事蔺相如受到了重用,并且一路从门客升为上卿。由此也开始了廉颇和蔺相如纠缠的一生。
众所周知秦汉以前大臣们的官职均是以右为尊。而廉颇曾经统领赵军屡败秦军,迫使秦改变策略,实行合纵,后又以联合韩、燕、魏、赵五国之师共同讨伐齐国,打败齐国。廉颇也因此威旗诸侯,使得赵国渐渐越居六国之首位。秦国之所以不敢贸然进攻赵国,正是害怕廉颇的勇猛。廉颇也因此被赵惠文王拜为上卿,一度成为了赵国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将领。
可是在渑池相会之后,赵王竟将蔺相如拜为自己之右,地位在廉颇之上。为此廉颇非常不服气。廉颇认为自己乃一国之大将军,为国上阵杀敌,抛头颅洒热血,取得了辉煌的战功才被拜为上卿,可是蔺相如他一介文官竟然地位在自己之上真是没有道理。
廉颇说:“我是赵国将军,有攻城野战的大功,而蔺相如只不过靠能说会道立了点功,可是他的地位却在我之上,况且相如本来是个平民,我感到羞耻,在他下面我难以忍受。”并且扬言说:“我遇见相如,一定要羞辱他。”蔺相如知道后,不肯和他相会。相如每到上朝时,常常推说有病,不愿和廉颇去争位次的先后。没过多久,相如外出,在邯郸城回车巷远远看到廉颇,相如就掉转车子回避。
于是蔺相如的门客就一起来直言进谏地说:“我们所以离开亲人来侍奉您,就是仰慕您高尚的节义呀。如今您与廉颇官位相同,廉老先生口出恶言,而您却害怕躲避他,您怕得也太过分了,平庸的人尚且感到羞耻,何况是身为将相的人呢!我们这些人没出息,请让我们告辞吧!”
蔺相如坚决地挽留他们说:“诸位认为廉将军和秦王相比谁厉害?”回答说:“廉将军比不了秦王。”蔺相如说:“以秦王的威势,而我却敢在朝廷上呵斥他,羞辱他的群臣,我蔺相如虽然无能,难道会怕廉将军吗?但是我想到,强大的秦国之所以不敢攻打赵国邯郸城,就是因为有我和廉将军在呀,如今两虎相斗,势必不能共存。我所以这样忍让,就是为了要把国家的急难摆在前面,而把个人的私怨放在后面。”
后来,廉颇听到这些话,非常感动,也非常惭愧,就袒露身体背着荆条,亲自到蔺相如家去谢罪,请蔺相如用荆条狠狠鞭打自己,并说:“我真糊涂,差点儿误了国家大事。料想不到您的胸怀这么宽广啊!”两人从此誓同生死,成为挚友。自次之后,他们两人摆脱嫌隙,成为了知己。二人一同为赵国出谋划策,一内一外使得赵国一度有了能和秦国抗衡的实力。
《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》写到这段情节时说:“廉颇肉袒负荆至相如门谢罪”、“卒相与欢,为刎颈之交。”后人根据这个故事,概括出两句成语,形容主动向人认错、道歉,自请严厉责罚,就叫做“负荆请罪”。形容生死与共,愿以生命相许的好朋友,就叫做“刎颈之交”。
我是资深历史达人,深入浅出为你解读历史,关注我了解更多历史知识!
下一篇:张飞怎么死的(张飞是怎么死的)